肖劲松所长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,他表示当前形势与要求发生重大改变,国家高度重视新材料技术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,新材料成为各国必争的战略制高点和关注焦点,新地缘政治下发达国家新材料产业重新定位。因此我们创新体制也产生了变化,由“四唯”向“四个面向”转变,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经济主战场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。而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的不断变革,材料科学、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的变化,未来材料的发展将日新月异。新材料的社会需求将发生深刻变革,未来世界将是一个高度老龄化、智能化、低碳/零碳、共享的社会,只有找准未来社会和产业发展,才能把握材料的技术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趋势。他指出,推进新型工业化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:发挥创新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,提升新材料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,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,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。
对于“十五五”我国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机遇与重点,肖劲松所长指出,新材料创新发展正在跨入一个全新的阶段:由“跟随型”阶段转入部分“引领型”。路径一:运用系统思维,从单品突破向全产业链创新转变;路径二:增强创新能力,建设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;路径三:加快数字化智能化,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;路径四:促进绿色安全发展,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;路径五:加强上下游对接,多措并举加速材料推广应用;路径六:营造公平竞争环境,激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活力。
报告最后介绍了部分地方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地位及主要措施。他指出,地方新材料产业呈现“三化”——“向新、向绿、向未来”;有色金属材料、新能源材料、化工新材料、钢铁新材料、半导体材料、电子材料和海洋新材料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;区域特色化差异化显现,东部地区重点发展创新性和先导性较强、成长性和附加值较高的新材料。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特色资源新材料;东北地区重点发展服务于重大工程和重大战略需要、保障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材料;从创新驱动、项目牵引和集群集聚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。